農學專業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090101
專業名稱:農學
培養層次:專升本
專業介紹:西南大學農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重慶市特色專業和學校優勢專業之一,起源于四川鄉村建設學院農業系、私立華西協合大學農業講習班和私立相輝文法學院農藝系,1950年三校農藝系合并成立西南農學院設農藝系,1952年院系調整農藝系更名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此后一直延續至今。自開辦以來,本專業已培養學生10000余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孟安明院士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本專業依托作物學、生物學學科,具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和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和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農業管理部門、農技推廣部門、農業科技組織、農業企業、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作物生長發育與遺傳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作物生產和作物遺傳育種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作物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以及種子生產與檢驗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農學學科和生物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 掌握田間試驗的設計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農業推廣技術;
3. 具有農業生產,特別是作物生產的基本能力;
4. 熟悉與農業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了解作物生產、作物育種、種子生產與檢驗等方面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發展動態和行業要求;
6. 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
7. 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主干學科:作物學
核心課程:
1. 作物栽培學:作物栽培學是研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和作物產量形成規模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并探討解決作物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率、生態、安全的栽培技術和理論依據的一門技術科學。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從栽培理論和技術的角度,了解和研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產量形成規模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掌握各種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中的共同性以及特殊性的基本理論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作物產量構成和形成,作物產品質量;提高作物產量和改良品質的操作技術。
2. 作物育種學:作物育種學是研究選育及繁殖作物優良品種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是作物人工進化的科學,是一門以遺傳學、進化論為主要基礎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它涉及植物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氣象學、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作物育種學與作物栽培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作物生產科學的兩個不可或缺的主要學科。
3. 作物種子學:種子學是研究種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基本理論,并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和理論的一門應用學科。主要介紹種子的生物學特性和種子應用技術兩方面的內容。種子的生物學特性包括種子形態構造、化學成分、生理生化基礎和種子生長發育、成熟過程,以及種子休眠、發芽、種子活力和壽命及其受生理生態環境的影響等;應用技術包括種子鑒定、質量檢驗、種子貯藏和種子加工處理等方面的理論和技術。
4. 農業推廣學:農業推廣學是農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一門邊緣性的行為科學,是社會科學的科際產品。是研究農民自愿變革的規律,以及如何把新的科學與技術、新知識與信息,傳播、傳授、傳遞給農民的一門科學。對農業創新的擴散及其在創新擴散過程中如何進行管理具有指導作用,對提高農民素質具有促進作用,是實現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工具,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該課程的任務是研究農民心理、行為特征,農民行為自愿改變的規律性及其影響因素,以及引導改變農民自愿行為的方法論。
5. 田間試驗設計:田間試驗設計是高等農業院校農學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應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農業科學實踐,特別是結合田間試驗,對試驗的設計、試驗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試驗結果的分析和推斷等方法研究的一門學科。本課程著重介紹有關田間試驗的基本知識、數據分析的基本技能以及從試驗數據進行歸納的統計推斷原理和程序,使學生獲得在設計試驗和分析資料從而導出科學結論的過程中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
學習年限:基本學習年限為兩年半。
授予學位:符合西南大學授予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申請條件的,可申請農學學士學位。